环保政策

文章分类1

陇南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3-2017)

2015-09-03 11:53:35   阅读: 3435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3〕93号),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切实做好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陇南市大气污染防治形势

      (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

         1.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

         “十二五”以来,我市按照国家、省、市污染减排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的要求,把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中心任务,从严控制“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严格环境准入、环境监管和环境执法,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完成甘肃厂坝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成州锌冶炼厂、甘肃宝徽实业集团锌冶公司脱硫工程,关闭文县玉丰水泥有限公司、礼县八方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武都五库能干机砖厂、武都五库草山机砖厂、武都洛塘机砖厂、礼县东台机砖厂、礼县石桥扶农机砖厂、礼县阳坡豫陇机砖厂、武都水泥厂、成县鸡峰水泥厂等10家企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污染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2.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集中力量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十二五”以来,我市把改善环境质量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加大有色冶炼、水泥、燃煤锅炉、铁合金、机动车尾气以及扬(粉)尘等行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力度,进一步改善了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二是大气污染防治执法工作不断深入。市、县区环保部门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整治力度,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质量改善。三是污染防治基础能力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按照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大污染减排监测、监察等环境能力建设。

         (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现状评价

      近年来,陇南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2010年,我市大气环境可吸入颗粒物平均值为0.127mg/m3,二氧化硫平均值为0.009mg/m3,二氧化氮平均值0.022mg/m3,优良天数为296天,占81.10%。

      2011年,我市大气环境可吸入颗粒物平均值为0.090mg/m3,二氧化硫平均值为0.019mg/m3,二氧化氮平均值0.017mg/m3,优良天数为318天,占87.12%。

      2012年,我市大气环境可吸入颗粒物平均值为0.078mg/m3,二氧化硫平均值为0.022mg/m3,二氧化氮平均值0.021mg/m3,优良天数为348天,占95.34%。

      (三)城市大气污染成因分析

        1.大气污染特点及类型
 
        我市主要大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悬浮颗粒物。根据2012年环境统计数据,2012年我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12152吨、11275吨,烟粉尘排放量为6397吨,主要污染物产排行业为水泥、有色、铁合金和机动车。

        2.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

        近年来,我市城市空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空气质量整体以II级为主,夏、秋两季降水较多,空气质量较好,冬季气候干燥,采暖期开始供热,空气质量变差。

        近年来,随着陇南市区东扩西进战略的实施,城市大规模拆迁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同时,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两罐高速、兰渝铁路等重大工程相继开工。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致使城区尘土飞扬、二次扬尘对市区空气质量带来了直接影响。致使颗粒物成为我市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四)大气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气环境治理模式滞后

      现行环境治理方式难以适应日益复杂大气污染防治要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需要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建立以环保部门为牵头单位,各相关部门联动的综合防治机制。

      2.污染控制对象相对单一

      目前,大气污染控制因子主要为可吸入颗粒物维持在二级标准限值内,对细颗粒物和臭氧影响较大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比较薄弱。在污染控制范围方面,主要集中在工业大点源,对扬尘等面源污染和低速汽车等移动源污染控制重视不够,也缺乏手段。

      3.环境监测、统计基础薄弱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指标不全,目前,我市还没有开展臭氧等指标的监测,数据质量控制薄弱,无法全面反映当前大气污染状况。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等未纳入环境统计管理体系,底数不清,难以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4.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

      缺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体系,特别是机动车污染防治、城市扬尘综合管理制度不健全,车用燃油标准远滞后于机动车排放标准。

      (五)大气环境污染面临的形势

      一是细颗粒物的来源不清楚;二是自然环境中细颗粒物背景结果较高;三是城市建设、机动车辆等人类开发活动对细颗粒物的产生的影响有多大不清楚,而这给治理带来了难度,因此弄清细颗粒物的来源、产生途径、影响因素才是开展治理的基础。今后几年将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将继续快速发展。根据陇南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预测,我市煤炭消费总量将增长2%以上,汽车(含低速汽车)保有量平均增长10%以上。按照目前的污染控制力度,将新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为16320吨、30870吨、6231吨。随着二氧化硫减排工作的持续深入,工程减排的空间日益缩减;对细颗粒物贡献较大的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污染控制力度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迫切要求。为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必须采取更加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在消化巨大新增量的基础上,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指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失调措施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能力,统筹区域环境资源,实施多污染物协同减排,预防灰霾、臭氧等突出大气环境问题,切实改善我市大气环境质量,提高公众对大气环境质量满意率。

      (二)基本原则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采取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等措施,用环保倒逼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本着“谁污染、谁负责,多排放、多负担,节能减排得效益、获补偿”的原则,积极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采取绿色信贷、脱硫脱硝电价、排污权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政策措施和鼓励使用清洁能源,使以行政管理为主的机制逐步向经济政策调控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3.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促进。按照抓重点、分层次、整体推进的思路,从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抓起,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地区环境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

      4.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同步。建立以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控制、评估、考核体系。构建基于空气质量改善的区域总量控制体系,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和均衡控制,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5.部门联动与协同管理相配合。加强发展改革、工信、公安、环保、建设、执法、林业、气象等职能部门联动,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有效发挥部门资源优势,提高我市大气污染防治水平。

      (三)总体目标与指标

      1.到2015年,我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分别控制在14000吨、9100吨、5400吨以内。

      2.到2017年,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分别控制在14280吨、9600吨、4860吨以内。

      3.近期及远期,我市可吸入颗粒物平均值小于0.08mg/m3,二氧化硫平均值小于0.020mg/m3,二氧化氮平均值小于0.020mg/m3。确保我市不发生灰霾、臭氧、酸雨等突出大气环境问题。

      三、主要工作任务及职责分工

      (一)加大污染源综合治理,减少多污染物排放

      1.实施燃煤小锅炉整治。一是加快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全覆盖,关停并拆除所有燃煤锅炉,一律禁止审批安装20吨以下的燃煤锅炉。二是全面推进燃煤工业锅炉烟尘治理,大力推广高效煤粉锅炉。燃煤工业锅炉烟尘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应进行高效除尘改造,安装高效除尘设备;重点控制区应达到特别排放限值的要求。沸腾炉和煤粉炉必须安装袋式除尘装置。2016年底前实施完成各县区城区燃煤锅炉除尘设备更新改造项目。

      2.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一是深化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强化有色冶炼行业脱硫和脱硫设施的运行监管,烟气脱硫设施要按照规定取消烟气旁路,对不能稳定达标的脱硫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综合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同时,根据我市工业布局,积极开展铁合金、陶瓷、砖瓦等建材行业二氧化硫控制。二是加强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治理。对新型干法水泥窑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配套建设脱硝设施。新、改、扩建水泥生产线综合脱硝效率不低于60%。2014年实施完成陇南市润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成县祁连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文县祁连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干法水泥生产线脱硝工程。三是强化水泥行业粉尘治理。水泥窑及窑磨一体机除尘设施应全部改造为袋式除尘器。水泥企业破碎机、磨机、包装机、烘干机、烘干磨、煤磨机、冷却机、水泥仓及其它通风设备需采用高效除尘器,确保颗粒物排放稳定达标。加强水泥厂和粉磨站颗粒物排放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水泥行业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大力推广散装水泥生产,限制和减少袋装水泥生产,所有原材料、产品必须密闭贮存、输送,车船装、卸料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起尘。2015年底前实施完成陇南市润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成县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文县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除尘设备的更新改造项目。

      3.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一是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摸底调查。摸清我市挥发性有机物行业和地区分布特征,筛选重点排放源,建立挥发性有机物重点监管企业名录。在复合型大气污染严重地区,开展大气环境挥发性有机物调查性监测,掌握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水平、季节变化、区域分布特征。二是完善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环境准入和政策体系。建立含有机溶剂产品销售使用准入制度,实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管理。建立有机溶剂使用申报制度,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探索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治理技术和监督管理机制。

      4.实施城市扬尘综合整治。一是规范施工管理,减少建筑扬尘。制定全市施工和拆迁扬尘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及管理制度,督促建设、拆迁单位落实各项防尘措施,推行场地硬化、封闭施工,规范堆存渣土、垃圾,落实渣土运输车辆清洗,杜绝带泥上路,并加大对防尘措施不到位施工单位的查处力度。同时,由市环保局负责制定建筑施工扬尘排污费征收办法,加大建筑施工扬尘排污费征收力度,促使建筑施工单位积极落实防治扬尘污染措施。二是加大渣土、垃圾等运输管理,减少道路扬尘。做好渣土、垃圾等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控制,制定道路运输过程中防尘管理制度和标准,严格落实车辆覆盖、清洗、装载高度等要求,合理安排运输路线、时间,加大对违规拉运车辆的查处力度。改造工程车辆排气管,全部由对地排放改为对空排放。三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扬尘污染防治。制定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施工防尘规范及生态、绿化恢复标准,并监督实施。四是规范城市道路保洁作业行为,控制清扫扬尘和焚烧烟尘。加大道路清扫和保洁力度,合理安排道路清扫时间,加大道路洒水等防扬尘作业,推进环卫作业机械化,减少清扫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扬尘污染。制定商户、单位等门前保洁标准。禁止露天焚烧垃圾和枯枝落叶,对焚烧行为及时进行责任纠正。五是加强堆煤(灰)放场防尘管理,减少煤粉尘污染。做好使用和经营煤炭企业煤粉尘污染防治监管工作,督促企业规范建设堆、储煤场所,落实防风抑尘措施。对市区煤炉渣、灰渣的管理,做到及时清运,禁止乱堆乱倒和露天堆放。六是对城市东、西、南、北四条道路的入城车辆在距离市区边界3公里以外全部进行清洗,防治带入扬尘。七是加强城市周边地区绿化,重点实行草皮绿化,降低大风打来的沙尘。

      5.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城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应安装高效油烟净化器等净化设施,推广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

      6.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规划,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大力提倡燃气充电洁能公共交通工具,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通过鼓励绿色出行、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7.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一是全面开展黄标机动车治理。严格执行《陇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落实黄标车治理工作方案。到2015年,淘汰940辆黄标机动车,到2017年,实现全面淘汰2005年之前注册的黄标运营车辆,严格实施国家制定的老旧机动车区域联防联控措施。二是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强化汽车维修企业监管,严禁使用报废材料、私自改装机动车辆。三是禁止农用三轮车、农机车辆入城。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加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和对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机动车环保管理信息系统。

      8.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率。积极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使用专用燃烧设备;对无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推广使用型煤。市区冬季应统一实行集中供热,或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取缔燃煤锅炉,切实降低煤烟带来的影响,确保采暖期空气中细颗粒物达标。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强化源头管理,严格环境准入。制定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产业准入目录。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抓好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严禁未取得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不符合区域规划和产业规划的项目建设。

      2.加大落后产能淘汰,优化工业布局。全面加强规划环评,促进区域、工业园区在规划层面统筹布局,严格环保和产业准入条件,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通过环保准入、总量控制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要求,调整规范我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行业和企业,鼓励发展排污强度低、能耗少、清洁生产水平高的先进工艺,加大对行业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的淘汰力度。

      (三)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升清洁生产水平

      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和产业升级,加快现有企业技术装备升级改造步伐,提高全市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艺整体技术水平。对水泥、有色金属冶炼、铁合金等重点行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四)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1.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制定全市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到2017年,全市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进一步降低。

      2.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用能设备达到一级能效标准。

      3.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和供热体制改革。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要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加快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加快热力管网建设与改造。

      (五)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1.制定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产业准入目录。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抓好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严禁未取得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不符合区域规划和产业规划的项目建设。

      2.全面加强规划环评。促进区域、工业园区在规划层面统筹布局,严格环保和产业准入条件,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通过环保准入、总量控制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要求,调整规范我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行业和企业,鼓励发展排污强度低、能耗少、清洁生产水平高的先进工艺。

      (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绿色生态屏障

      1.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积极发展生态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逐步形成共生互动的生态产业。加快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建成一批林业生态县,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依法查处无序开发资源等严重破坏生态行为,并限期恢复治理。

      2.在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中设置绿化专章。根据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绿地规划或绿化工程方案。绿化要注重生态效应,根据生态承载力,合理搭配树种,注重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搭配,并进行适当密植。

      (七)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预警应急机制,加强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实现风险信息研判和预警。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构建联动一体的应急响应体系,将保障任务层层分解。当出现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时,所在区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行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源限产、建筑工地停止土方作业、机动车限行等紧急控制措施。

      四、重点项目与环境效益分析

      重点工程项目分为二氧化硫治理、氮氧化物治理、工业烟粉尘治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油气回收、机动车尾气治理、扬尘综合整治、能力建设等八类。其中能力建设重点包括区域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企业污染排放监控能力建设、机动车排污监控能力建设、污染排放与环境质量调查等项目,重点项目资金需求约1.485亿元。其中:其他行业二氧化硫治理项目资金需求约2800万元;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治理项目资金需求约3000万元;水泥窑除尘设施改造项目资金需求约600万元;其他颗粒物治理项目资金需求约4400万元;油气回收项目资金需求约600万元;黄标车淘汰项目资金需求约1000万元;扬尘综合整治项目资金需求约550万元;能力建设项目资金需求约500万元;机动车排污监控能建设项目资金需求约200万元;污染排放与环境质量调查项目资金需求约1200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区人民政府是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规划要求,制定本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并将规划目标和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城市和企业,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动态更新重点工程项目,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和部门职责分工,确保任务到位、项目到位、资金到位、责任到位。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相应工作,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保证规划任务的落实。

      (二)明确责任分工

      市直环保、发改、财政、工信、公安、交通、工商、规划、建设、农业等部门要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各区县政府是辖区环境空气质量提升的责任主体,要结合辖区实际,按照本工作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分别制定具体的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工作目标及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三)建立和完善制度

      制定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城市扬尘监督管理等办法。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严格落实环保监督管理责任、排污许可管理、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环境执法和环境质量信息公开等五项环保工作制度。

      (四)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污染防治资金。在积极争取中、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外,市财政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大气污染防治能力建设、重点示范工程建设和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等。企业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完成污染治理任务。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援助资金等,加快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工作进程。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大气污染治理经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能力建设、应急监测体系建设、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和后期运行维护费用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五)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一是加强对国控、市控重点企业的监督检查,排查重点单位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使用等情况;二是鼓励监测人员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及监测项目考核,积极参加甘肃省监测技术大比武、实验室能力验证等考核工作,不断提升监测技术人员业务技能。三是加强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强化监测能力硬件建设,购置环境监测车辆及各种用于检测分析的仪器设备。

      (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创新环境监管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环境管理主体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模式。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等执法机制创新,明确重点,加大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偷排偷放、屡查屡犯的违法企业,要依法责令停产整治,并处以重罚;整改措施不落实的,由各县区政府责令关闭。落实执法责任,对监督缺位、执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为,监察机关要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七)加强环境信息公开

      市、县区环保部门实时发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信息,每季定期开展空气质量评估,并向社会公开。对新建项目要公示环境影响评价情况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重点企业要公开污染物排放状况、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等环境信息,定期发布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建立重污染行业企业、涉及有毒废气排放企业环境信息强制披露制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大气环境保护,通过采取有奖举报等措施,鼓励公众监督车辆“冒黑烟”、渣土运输车辆遗撒、秸秆露天焚烧等环保违法行为。

      (八)严格目标责任考核

        由市政府组织对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实施情况好、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县区,要加大对该地区污染治理和环保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并予以表彰;对考核不合格的进行通报;对项目进展缓慢、大气环境污染的县区,实施阶段性建设项目环评限批,确保方案的实施效果。

      (九)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开展广泛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等重大环境纪念日宣传平台,普及大气环境保护知识,全面提升全民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环保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积极宣传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性、紧迫性及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宣传先进典型,加强舆论监督,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氛围。 

      附件:1.陇南市2013-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年度指标分解表

               2.陇南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目标任务分解表

                  3.陇南市重点污染治理项目表

        查看更多环保相关资料请访问:郑州市大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http://www.zgdlhb.com

在线咨询
点击联大力环保
点击联大力环保
点击联大力环保
点击联大力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