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餐饮油烟治理遇管理难题
现象:油烟乱窜 居民受苦
“楼下就是餐馆,一到中午和晚上吃饭时间,油烟就弥漫了整个楼道,呛得我们连眼睛都睁不开。”家住市区丽都文华小区的陈女士告诉记者,餐馆油烟污染早就令她和楼上居民头痛不已。自从楼下的餐馆开张以来,家里的窗户在中午和晚上吃饭时间就从未打开过,即便如此,油烟还是通过窗缝“溜”进来,呛得人嗓子发痒咳嗽不停。随后记者又来到市区春归苑步行街附近的一处居民区发现,这条大街上餐馆种类繁多,一家经营烧烤店的门前烟雾升腾,格外扎眼。记者走近看到,硕大的方形排烟管道正呼呼地冒着白烟,不少行人路过此处都绕道小跑离开,而附近的这些楼房都被烧烤产生的烟雾缭绕着。
“现在我们这个小区是人家做饭,我们闻烟。”家住小区的张先生说,“楼下的餐馆一家挨着一家,一到中午和晚上油烟味儿特别重。大伙儿也多次向小区物业、环保等部门反映,也有相关部门前来检查过,但是油烟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而说起楼下烧烤摊,住在楼上的居民李女士十分气愤:“每年夏天,天气热的时候,吃夜宵的人也特多,这些烧烤摊几乎每天都开到夜里一两点,吵得人没法入睡。”李女士邻居也告诉记者:“如果晚上把衣服晾晒在阳台上,第二天衣服上就会有油烟味。”
不仅如此,记者在走访时还发现,居民楼里也俨然成了各个饭馆的“后堂”,有的店家干脆把洗碗洗菜的地方都设在那里,楼道上满是油渍。追问:谁来监管?如何监管?
采访中,记者发现,油烟扰民的问题在我市很普遍,不少街道附近的居民都曾反映过油烟扰民问题。到底餐饮油烟排放有没有标准?有没有办法来治理?有没有相关部门来管理?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寻求答案。
记者首先来到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吴晓东告诉记者,2014年5月,经市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宣城市市区饮食服务行业油烟污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了城管部门是饮食服务行业油烟污染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市区饮食服务项目油烟污染管理的日常巡查和污染纠纷的现场处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市区饮食服务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并将其油烟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情况作为申办餐饮服务许可证的依据。环保部门负责提供市区饮食服务项目油烟排放执行标准和监测数据等技术支持,协助城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处理油烟环境污染问题,负责依法开展饮食服务项目环保审批,并组织开展项目验收。在试行的油烟污染管理办法中,记者也发现其中明确规定到,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项目应当安装符合国家标准且与其经营规模相匹配的油烟净化器等净化设施;饮食服务项目的油烟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饮食服务经营者应当正常运行油烟净化器等净化设施,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建立维护保养台账;不得擅自闲置或者拆除油烟净化器等净化设施。
现状:监管成本高 监管难度大记者在采访中,无法进入餐饮企业后厨查看是否安装了油烟排放净化设备,但从排放出的油烟呛人的气味来说,并不像经过净化处理过的。究竟目前我市餐饮企业有没有安装所谓的油烟净化器等净化设施?对于市民的投诉举报相关部门又是如何进行办理的?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市城管局市容支队。
市容支队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大部分的餐饮企业都安装了油烟净化器等净化设施。在接到12319数字平台的举报电话信息后,市容部门会同市环保监察部门一同到现场进行查看,由环保监察部门先对油烟排放进行技术监测,查看是否按照排放标准进行排放,如果未按照排放标准进行排放,则由城管部门对其进行处罚。记者也从12319数字平台了解到,从2015年年初至今,数字平台已接到油烟扰民的投诉电话69起,立案68起(其中一起为虚假信息),截至目前,已办理结案60件,8件正在处理中。
明明有办法管理,也有部门前来管理了,油烟污染为何依然还存在?针对这一问题,吴晓东表示,“现在各地餐馆遍地开花,大小不一,监管成本高、监管难度大。要想真正做到油烟不会对居民居住环境造成污染,只有将餐饮业与居民区完全隔离开来。”他告诉记者,如今油烟污染严重的也多是一些老小区,这些小区在当初开发之时,就未考虑餐饮业与居民区的隔离问题,绝大多数商住楼都没有给店面预留专用排烟管道,大多餐饮店油烟无净化或无组织排放。而如今,按照油烟污染管理办法相关要求,新建饮食服务项目经营场所应当独立于居民住宅楼。小区餐饮油烟,在给大气造成污染的同时,也给附近居民身心带来伤害。如何监管,有谁来管,从记者的采访中了解到,监管是由三方合力来进行。但是,三方合力能不能治好油烟污染这个“顽疾”,从居民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油烟治理不尽如人意。所以,我们和老百姓都希望有关部门不能相互推诿、扯皮,不能出现“九龙治水”的状况。不能因为是老旧小区,就不进行相关油烟改造,只有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敢于担当、勇于承担、真抓实管,小区油烟污染,才能治理好。
查看更多环保相关资料请访问:郑州市大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http://www.zgdlhb.com